2015年高考,作文作为考试的重头戏,给不少考生带来了压力。尤其是在高考作文的阅卷中,零分作文也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头条,引发了社会各界对“高考作文误区”的讨论与反思。2015年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零分作文,到底有哪些共性,又该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呢?
让我们从几个典型的2015年高考零分作文中来进行分析。有些考生的作文之所以拿到零分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他们完全误解了作文题目的要求。比如,在某些作文题目中,要求考生“从社会生活出发,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”,但有的考生却写了“我的理想”、“父母的期望”之类的离题内容。这样的作文显然偏离了题目要求,且没有紧扣话题,阅卷老师自然无法从中找到应有的亮点,最终也只能判为零分。
还有一些零分作文的问题更加明显,那就是“脱离现实”。有的考生可能为了炫耀自己的一些文学素养,写了些抽象的、脱离现实的空洞理论。例如,在写到“如何为社会做贡献”时,不少考生用大段的空洞陈述,比如“我想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,成为国家的栋梁”之类的语言。这类作文虽然看似很有理想性,但没有具体的行动框架和可操作性,导致其无法得分。实际上,作文并非只要求华丽的语言,更要有逻辑性与可行性。
不仅仅是题目理解错误,过度套用模板也是2015年高考零分作文中的一大特色。有些考生把“作文模板”当作了“万能钥匙”,无论题目是什么,他们都将一套固定的开头和结尾套用上去,甚至忽略了文章的核心思想。比如,很多考生写作时习惯性地开头写“人生如同一条航船,只有乘风破浪才能到达彼岸”,但这种套话已经成为了某些阅卷老师的“雷区”。因为这种思维固化、缺乏新意的写作,往往给人一种“应付考试”的感觉,而非深入思考的结果。
高考作文的目标是想展示考生的思维能力、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,而不是用一些陈词滥调去应付阅卷老师。特别是在写作中,考生往往忽视了思维的深度,导致文章内容空洞,缺乏实质性的分析与探讨。此类作文虽然字数不少,但往往给人一种“没有灵魂”的感觉。阅卷老师在批改时自然没有给出高分。
通过分析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避免零分作文,首要的就是理解题目要求,切忌跑题;写作中要关注实际问题,避免过度抽象化;避免机械化的套用模板,注重文章的创新性与思维的深度。
如何提高高考作文的写作水平,避免零分的陷阱呢?让我们从2015年零分作文的教训中汲取经验,深入探讨提升写作水平的技巧。
最重要的一点是准确理解题目要求。每年的高考作文,题目都会有特定的方向,考生在写作前必须全面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词。并非所有的题目都要求写“理想”、“人生”,而是通过题目的设定,引导你思考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。例如,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“我与祖国共成长”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,探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。在这种题目下,盲目地谈论理想或抽象的政治口号并不会让作文加分,反而会导致阅卷老师对你文章内容的质疑。因此,精确把握题目,构建与你生活、思考紧密相关的内容,才是高分作文的基础。
要做到写作内容的具体化和实用化。大部分零分作文的问题就在于过于空泛,内容与现实脱节。写作时,我们要避免空谈理想,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。比如,在论述“责任”这一主题时,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,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在某个团队中承担责任,或者在家庭中为父母分担压力。这不仅使文章更具真实性,也让阅卷老师能感受到你深思熟虑的独特见解。具体的例子,往往比空洞的口号更加引人入胜,能够展示出你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。
再者,创新性写作至关重要。在2015年一些零分作文中,考生往往死守着一成不变的写作套路,没有亮点,容易让人感到乏味。作为高考作文,创新并不意味着要写出多么与众不同的内容,而是在写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。例如,可以通过不同于常规的开头、结尾,甚至采用一问一答的结构方式,让文章更有层次感和吸引力。只要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题目,尽量避免一味的模仿,他人写作的优点可以借鉴,但不应完全照搬。
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。在2015年那些零分作文中,语言粗糙、句式单一也是无法忽视的原因之一。写作时应当注意句式的变化和词汇的多样性,避免过度重复使用同一词汇,尽量用丰富的语言表现同一意思。而且,过于简化的语言可能给人一种不成熟的印象,因此适当加入一些修辞手法,如排比、对比、反问等,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、富有感染力。
总结来看,要避免2015年高考零分作文的错误,考生首先要理解作文题目,准确把握作文要求;然后,要避免空洞的内容,注重具体化的写作;创新性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。只要你能够从这些方面进行自我提升,突破固有的写作思维,相信高分作文离你就不远了。